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在温暖的人情与丰足的自然中长大

导 读岩村和朗是日本著名图画书作家,著有“14只老鼠系列”、“7只老鼠系列”、“3只小松鼠系列”、“小猴子坦坦系列”等。他的作品曾获日本绘本奖、小学馆绘画奖、讲谈社出版文化奖绘本奖等多个奖项,并被翻译成英、法、中、韩等多种文字。2014年,岩村和朗获得法兰西艺术与文学勋章骑士勋位。《我的生活是一本图画书:岩村和朗随笔集》[日] 岩村和朗 著 田秀娟 译1975年,岩村和朗携妻带子搬离东京,搬到了距离东京市区三小时车程的小镇。这段经历是他创作《14只老鼠大搬家》的灵感来源。至此之后,岩村和朗也像他笔下的十四只老鼠一样,在自然中开启了全新的生活。他在山野间建造了美好的家园,从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汲取创作灵感。《我的生活是一本图画书:岩村和朗随笔集》收录了岩村和朗关于自然、创作和育儿的二十多篇随笔。书中还配有大量珍贵的手稿和照片,图文并茂,内容翔实。岩村和朗希望读者可以借此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如何做更好的父母。今天我们就跟随《三联生活周刊》主笔陈赛,一起进入岩村和朗的世界。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曾经说过,他每次读到朱迪斯·克尔的童书《老虎来喝下午茶》,就会有一种流泪的冲动。流泪,不是因为故事悲伤,而是因为它比我们期待的要更美好、更温柔、更幽默。这些品质在我们生活的现代社会已经变得如此稀少,所以每次遇到它们的时候,就忍不住流泪。眼泪提醒你某种永恒的失落——一个曾经更好的世界、更好的自己,只是再也无法触及。岩村和朗我每次翻开岩村和朗的图画书,也会有类似的要流泪的冲动,因为他笔下的世界是我曾经无比熟悉,却永恒失落了的世界。说起来,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一个比我早出生近半个世纪的日本人,无论是从成长的年代还是从环境来说,都与我没有半分相似之处,为什么他画出来的东西会带给我如此强烈的乡愁?岩村和朗最著名的作品是“14只老鼠系列”。我儿子小虫对这套书的爱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以至于能根据微妙的表情差异分辨十只看上去几乎一模一样的小老鼠,他甚至对不同小老鼠的穿衣品味了然于心:老三喜欢红色,老六喜欢格子图案,老二的裤子上总是有补丁……在回复我的邮件中,岩村和朗这样描述这一系列故事的创作源泉:我的少年时期,是在极度混乱的环境中度过的,饱受饥饿和贫困之苦。年幼的我和长我四岁的哥哥被迫离开父母,来到了位于秋田县乡下的祖父母家中。回忆起那段时光,我能够记得的,大多都是寂寞和饥饿。但幸运的是,祖父母家位于一片田园中,被稻田和果园包围,在这里的生活造就了我对大自然的最初印象。在我读小学的六年间,我们一家八口人一直挤在一间八张榻榻米大小的破屋子里生活。虽然几乎一无所有,但是父亲和母亲还是竭尽所能想让我们生活得更好一点儿。他们甚至还在破屋前面的小院子里,搭起了简易的厨房和澡堂。这样的生活经历,正是我创作“14只老鼠系列”的源泉。这大概就是为什么“14只老鼠”系列的几乎每一本书,都是从大人清晨起床、洒扫庭除、烧火煮饭开始,以老鼠一家围坐在一起亲亲热热地吃饭结束,中间则是一些平常人家在自然里最质朴的劳作与休憩活动——摘树莓,种南瓜,洗衣服,看蜻蜓,赏月,唱摇篮曲……“3只小松鼠系列”是“14只老鼠”系列的姊妹篇,两套书几乎是同时同步创作的。岩村先生在三十六岁那年(1975年)下定决心,和家人一起离开东京,来到栃木县的乡下,住在杂树林中。七年后,他以生活在树上的松鼠一家为主人公,开始了“3只小松鼠系列”的创作。第二年,大概是嫌五只松鼠不够热闹,所以才以生活在地上的野鼠一家为主人公,开始了“14只老鼠系列”的创作;而且,如他所说,“之所以最终选择野鼠,是因为如果十四只松鼠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里的话,全是尾巴,实在太碍事了”。一个人感到孤独,是因为他曾经体验过不孤独的感觉。一个人感到与自然的断裂,是因为自然曾经是他内心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对岩村先生而言,童年时代关于寂寞与饥饿的记忆大概只有在他自己笔下描摹的人情与自然中才能得到抚慰与治愈。正因为如此,五只松鼠也好,十四只老鼠也好,它们之间的父母之爱、手足之情才能如此温暖、质朴;正因为如此,他笔下对自然的描摹才能够如此丰足、细腻。三只小松鼠穿上新毛衣,它们身上的那抹红色,是妈妈的爱,是自然的色彩,是生灵的律动,也是孩子惊奇与发现的目光。(《3只小松鼠的红毛衣》)老鼠爷爷坐在摇椅上,抱着一粒南瓜的种子说:“这是南瓜的种子,一粒生命啊!”这不仅是在讲述生命最基本的构造,也是对自然最纯朴的珍惜。(《14只老鼠种南瓜》)岩村先生认为,一个孩子应该在温暖的人情与丰足的自然中长大。岩村和朗的工作室坐着就能清楚地看到外面,窗边还有望远镜“在我孩提时代的记忆中,东京是没有大自然的。离开都市后,我才领略到自然的魅力。三十五岁至四十岁,我一直生活在乡下,那里有大片的森林、农田,自然景色非常棒。能和自然界的生灵万物共同生活在极好的自然环境中,可谓幸事啊!可问题是,人世间又有多少人这样想呢?希望抱有这种念头的人可以更多一些。”他在信中这样写道。偶然一抬头,看到了树林中的绿雉夫妇岩村和朗手稿“我认为,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应该仔细感受身边的大自然。在我看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动物、植物、菌类等生物的世界里,充满了不可思议的事情。只要揣着好奇心去仔细瞧,就会发现原本看不到的东西,从而发现新大陆。从大自然中,可以发现‘活着’这件事情的真谛。”我问他:“‘活着’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进食,排泄,呼吸,睡眠,繁衍,死去……像这样的生物共同行为,都是对活着的解释吧。”责任编辑:陈宥云责任审校:童小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到: